生意服务 - 汉唐中医馆 吴医师-经验中医针灸师
       
 
时间
2021年07月08日 - 2023年11月20日
地址
多伦多 N/A
联系 :
家家乐华人服务处 N/A
   
(647)290-8766
       
647-290-8766 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肿瘤难治是因为患肿瘤者尚未治疗,其心已死,其志已丧,其气已乱,整日处于恐惧、惊慌失措之中。夜不能眠,思虑过度。中医认为”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患肿瘤者得知自己患肿瘤后最早出现的再次损伤就是情志致病,这是二次病变。因为精神方面的巨大压力使其处于心理、生理和生活的絮乱之中,造成气机的絮乱和精神的崩溃,使之无法与肿瘤抗衡。中医认为主管人体一身之气的脏腑有肺、脾、肾三个脏腑,这三个脏腑发生了改变我们看会发生什么?脾气絮乱会使脾胃失衡,使这个后天之本无法发挥作用,失去胃气。中医说得”胃气者生,失胃气者死",你说这个后天之本重要不?肾为先天之本,而且肾主人体免疫系统,从西医的角度来说,患肿瘤主要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出了问题,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卫系统,得肿瘤者本来其免疫系统就低,再加上恐惧,本来就低的免疫功能及更加底下,为什么?中医说”恐伤肾“嘛!肺主人体一身之气,这个气包括了人体的中气、卫气、宗气等,人忧就伤肺,就使人体的气机絮乱,气机一乱,人体的生化功能就发生絮乱,即使是正常的健康人也会发生疾病,何况已患有肿瘤的病人。 用脐针治疗视力减退及飞蚊症等眼科疾病疗效明显,下针便知有没有效。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落枕效果特佳,1-2次可基本治愈.用针灸或中药治疗急性乳腺炎1次见效。擅治颈椎病,坐骨神经痛,疱疹后遗症,三叉神经痛,中风后遗症,头痛,失眠,耳鸣,过敏症,顽固性痤疮(青春痘),足跟痛,尿失禁,泌尿道感染,便秘,慢性腹泻,痛经,闭经,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胃痛胃胀及各种身体虚弱、盗汗等.吴医生, 1989年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安省注册中医针灸师,中国针灸学会会员,全加中医药针灸协会会员。具有二十年中医针灸临床经验。运用独创的推拿发法治疗急性腰扭伤、落枕等, 只需5-10分钟可基本治愈,用独针或独穴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失眠、过敏症、膝关节及踝关节扭伤,肩周炎等,1-2次可有明显效果。对外感发烧、咽喉疼痛用刺血疗法可当场见效。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用针灸治疗疗效也不错。希望能用我的医术帮助需要的人。接受公司保险.古人云:见痰非治痰,见血非治血,识得个中趣,方为医中杰。 治病必求于本 中医治病讲的是辨证论治,要辨病人的阴阳、气血、脏腑、经络、寒热、虚实等情况,并不是一概而论,就拿肢体疼痛来说,可分为气滞血瘀、肾精不足、湿热、寒湿、气血亏虚等类型,每种类型用药取穴都不同。最近治疗一例车祸后遗症病例,病人为60+女性,双踝关节骨折手术后,已在某康复中心治疗近半年,一直用针灸、拔罐、电针等治疗,但病人仍感颈肩、腰部及踝关节疼痛不减,反而加剧,检查病人的舌苔和脉象后我就跟病人说,我不给你治疼痛的部位,就给你调气血。我取合谷和足三里用补法,此二穴属多气多血之穴,三次治疗后,病人的疼痛明显减轻,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病人的脸色红润,说话也响亮,肢体仅感轻微不适。因为此病人气血不足,导致肢体筋脉失养而致疼痛,前医用电针、拔罐等写法治疗,致使病人的气血更虚,导致疼痛加重。对身体虚弱的人,不能用拔罐治疗,因为每拔一次罐,会导致人体丧失一点元气,次数多,丧失的元气越多,而病人身体就越虚。 针灸治病,不在于取穴多少,而在于辩证施治,有时只需选取1-2个穴位就可以治愈某些疾病。不论急性或慢性病,经过三次针灸治疗,病情或多或少总该有点改善,如无改善,需要更改针灸处方。 失眠的针灸治疗 失 眠是指睡眠不正常,轻者如睡困难,或睡眠不实,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入睡。常伴有头痛、头晕乏力、多梦等症状。很多人或许都经历过失眠,如考试、面试期间,因 过度紧张而睡得不好,这种偶尔出现的失眠会随着情绪的稳定而消失,不会妨碍健康。不过,如果你在一个月内有好几次睡眠受到干扰或者睡眠的问题开始影响到白 天的精神状况,导致无法好好工作或生活,那么你就应该寻求医生的协助。 针灸治疗失眠具有见效快、疗效比较稳定的优点。其治疗按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有虚证,也有实证,但以虚证居多,只要辨证正确,效果确实比较好,有的通常1-2次就可见到明显效果,一般隔天一次。 失眠通常可分为以下四类型 1心脾两虚不易入睡,睡后易醒,心悸健忘,头晕乏力,肢倦神疲,腹胀便溏,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则补养心脾,益气养血。用归脾方,针刺双神门、双三阴交,用补法。 2 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心烦不寐,或稍入睡即醒,头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梦遗,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质红,脉细数 治则滋阴降火,养心安神。用滋阴清火方,针泻双神门,针补双复熘。 3 心肝火旺彻夜不眠,梦多,性情急躁易怒,心烦不宁,口苦口渴,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则平肝泻火,清心安神醒脑。用清心肝方,针刺双神门、行间、风池,均用泻法。 4 胃腑失和胃不和则卧不安。睡眠不实,头重,胸隔满闷,脘腹胀满,嗳腐吞酸,苔厚腻,脉滑。 治则理气和胃,安神。用和胃畅中方,针刺中脘、下脘、足三里、间使、神门,均用泻法。 5痰热内扰夜寐不安,少寐头重,目眩,胸膈满闷,腹中不舒,吞酸恶心,恶食嗳气,口苦心烦,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治则清热化痰,和中安神。针泻丰隆、中脘、神门。 在针刺的同时,配合头皮针额中线和额旁1线,可调节大脑皮层,起到安神镇惊,提高记忆力的作用。 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是青壮年男性常见多发疾病,该病某些症状易缠绵难愈,故在临床上常对患者心理、生理、造成很大的创伤。 慢性前列腺炎其常见症状较多,如会阴、腹股沟、精索、睾丸部的不适感,并可伴见腰疼、尿后点滴不尽,尿道口灼热刺痛、分泌物 渗出。但这些并不一定同时出现于一体。有的仅个别或数个症状。也有的人无明显症状,但查体可见前列腺肿大,或前列腺液中有较多的白细胞。 初期多由湿热下注为主,久病酿成湿热蕴结精血瘀滞。湿热、肾亏、淤血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其中湿热是本病之标,多见于急性发作阶段,肾亏是发病之本,而血瘀是疾病进一步发展的病理反应,临床上三者往往夹杂互见。 辨证分型 1湿热型 湿热之邪下注膀胱,膀胱气化失司,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感,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慢性前列腺发作其多属此类型。治疗以清热通淋为原则,代表方八正散、龙胆泻肝汤,随症加减。 2淤血型 久病人络,络脉不通,气滞血瘀,临床表现腰骶部疼痛,会阴及下腹部疼痛,睾丸坠痛,舌暗,脉沉涩等。慢性前列腺炎经久不愈,以及合并睾丸炎、附睾丸炎、精囊炎的患者多属此种类型。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代表方:桃红四物汤、少腹逐瘀汤,随症加减应用。 3肾虚型 病情迁延,久病必虚,常导致肾阴、肾阳及肾阴阳两虚,出现阳痿、早泄、遗精、滑精、性欲低下、腰痛、乏力等。慢性前列腺炎伴有性肌能障碍患者属此种类型。治疗以补肾强身为主要原则,佐以活血化瘀利湿。代表方:益肾丸、知柏地黄汤,随症加减应用。 治疗同时应配合局部的按摩和针灸,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慢性前列腺炎复发率很高,为避免复发,病人忌食辛辣及姿饮热酒,避免久座与长期骑车,性生活要有节制,预防感冒,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是防止本病复发的关键所在。 针灸治疗阳痿 阳痿是指阴茎痿软不能勃起,或勃起时间短而不坚,不能进行正常的性生活而言。可见于性神经衰弱以及某些慢性虚亏性疾病。本文主要论述以阳痿为主要病症,至于其他病症中出现的阳痿不属于本文讨论范围。 针灸对于本病有较好的效果,尤其对性神经衰弱的阳痿效果更好。本病多数是功能性的,由器质性疾病引起的较为少见。如属遗精日久,肾气不足引起的阳痿,不可使用补肾壮阳之法,否则易使遗精频作,应以治遗精为主,遗精治愈,阳痿不治即可治愈。 本病的发生,多由恣情纵欲,命门火衰;或思虑忧郁,损伤心神;或恐惧不释,因而伤肾;或湿热下注,宗筋驰纵;或中气不足,勃而无力等,均可致成阳痿。 本病在治疗期间,患者应停止欲望房事,特别是因斫伤太过所致者,必须戒绝房事,清心寡欲。 阳痿通常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 命门衰微 阴茎痿而不起,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精神萎靡,四肢不温,面色晄白,舌淡苔白,脉多沉细。 治则 补肾壮阳。 针补加灸肾俞或补灸命门、太溪,或补关元、肾俞、太溪。 2 心脾受损 阴茎不举,夜寐不安,精神不振,面色不华。舌质淡,舌苔薄腻,脉细。 治则 补益心脾。 针补神门、三阴交。 3 恐惧伤肾 阴茎痿而不举或在性交时或在性交前阴茎不举。胆怯多疑,精神苦闷,心悸失眠。舌苔薄腻,脉弦细。 治则 补益心脾。 针补太溪、肾俞和神门。 4 湿热下注 阴茎不举,小便短赤,下肢痠困,或性欲减退。舌苔薄黄或薄黄而腻,脉沉滑或濡滑而数。 治则 清化湿热。针泻中极、阴陵泉。 5 中气不足 阴茎不举,或举而不坚,气短乏力,食少神疲。舌淡而润,苔薄白,脉沉细。 治则 补中益气。 针补合谷、足三里。 再来讨论疗效不佳之缘由,对于久治无效者,应寻求病因。阳痿之病,既可单独出现,又可因某一原发病而继发。其病因可涉及神经系、内分泌系、血管病变、药物 因素和精神心理以及局部炎症等方面。除进行会诊,排除非针灸适应症之外,临床应全面分析,系统地结合辨病与辩证,进行对证的治疗,是提高疗效的首要一环。 尚若见阳痿病就不加分析地进行治疗,或但见阳痿就给予温补肾阳或从肝论治,不仅无效,反而发生他证,危害甚多,这是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 中医治疗痛经 妇女凡在经期或经前经后(1周以内)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甚者剧痛难忍,伴有其他不适者,称为痛经,也称经行腹痛。痛经的主要病机,是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因为经水为血所化,血随气化,气充血沛,气顺血和,则经行通畅,自无疼痛之患。若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或气虚血少,经行不畅,不通则痛。 针灸对功能性痛经,不仅能制止疼痛,还可治本,疗效满意,多见针治1---2次即可止疼痛;对于器质性痛经,效果多不良,即如能生效,也只是一时性镇痛。 本病可发生于子宫发育不全,或子宫过于前屈和后倾、子宫劲管狭窄,或子宫内膜呈片状排出(膜样痛经)或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必要时结合妇科检查以助诊断。 其临床表现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亏虚、湿热阻滞、血虚气滞和肝肾亏损等证型,以前四个证型为多见。 痛经的治疗原则是:根据“通则不痛”的机理,主要是以通调气血为主。如因虚而致者,以补为通,或补中寓通;因气郁而致者,以行气为主,佐以活血;因血瘀而致者,以行血为主;血热气实者,以清热凉血为主。病因不同治法有异,着重调血通经,则痛自除。绝不可以为病属痛经,必须施用通下之法。辨证分型 1.气滞血瘀型 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甚则痛连腰嵴,行经量少,淋漓不畅,经色紫黯夹有血块,或呈腐肉片样物,块下痛减,胸肋、乳房胀痛。舌质紫黯,舌边或有瘀点,脉 或沉 。 治则:理气活血,祛瘀止痛。 取穴:针泻归来、阿是穴。偏于气滞者,加泻气海行气,或加泻太冲疏肝理气;偏于血瘀者,加泻三阴交或血海活血祛瘀。 2.寒湿凝瘀型 主证:经前或经行期间小腹凉痛,甚则痛连腰嵴得热痛减,行经量少,色黯有快或如豆腐渣样,月经后期,带下量多,畏寒,手足欠温。舌苔白腻,脉象沉淀或弦。 治则:温化寒湿,通经行血。 取穴:泻灸归来(或水道)、阿是穴,针泻三阴交;或泻灸气海、水道,针泻三阴交。 3.气血虚弱型 主证:经后小腹隐痛,按之痛减,月经量少,色淡清稀,小腹及阴部空坠喜按,倦怠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则:补益气血,佐以通经行血。 取穴:针补合谷、三阴交,针泻归来或阿是穴;或补合谷、三阴交待气血充沛后再加泻归来阿是穴,佐以通经行血。 4.血虚气滞型 主证:经行之后,余血不净,小腹作痛,或痛 两肋,或两乳胀痛,气呃不顺,脉象虚弦或细弦。 治则:养血行气。 取穴: 针补三阴交(或血海)泻气海或太冲。 5。 湿热阻滞型 主证,经前小腹灼热刺痛或胀痛,据按,伴有腰部胀痛;或平素小腹时痛,经期痛剧。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带下黄稠,小便短黄,或伴有低热起伏。舌质红,苔黄或 腻,脉象弦数或滑数。 治则: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取穴:针泻阴陵泉(配透天凉,清利湿热)、三阴交、归来或阿是穴;或泻中极(利湿,湿从小便而去)、三阴交、归来或阿是穴。 6。肝肾亏虚型 主证:经后1---2日小腹绵绵作痛,按之痛减,经色黯淡量少稀薄。伴有腰嵴 楚,健忘失眠,潮热,头晕耳鸣等。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象沉细。 治则:补益肝肾。 取穴:针补复熘。腰骶痛者,加补肾俞;小腹两侧痛者,加泻归来或太冲;两肋痛着,加泻间使;精血不足者,加补三阴交。 其治疗时间,属于实证者,宜在经期前5----10天开始针治2----3次;属于因虚而痛经者,宜在经期后3----5天开始针治3----5次;经期正痛时来诊,可在经期时针治,虚证应暂缓疼痛为主,不可峻施补法。病久难愈者,可连续治疗两三个周期,方能收效。患病时短,又属实证者,可在经期治疗,往往1---2次即愈。 针灸治疗头痛 头痛是临床患者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又可出现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本篇所述的头痛,主要是以头痛作为主要症状者。如属某一疾病出现的兼证,病区痛自除者,不在本篇叙述范围之内。 头痛之因多端,但不外乎感和内伤两大类。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外感诸邪,邪气稽留,阻遏清阳,或内伤诸疾,导致气血逆乱,瘀血阻络,或脑失所养,都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头部而发生头痛。 针灸临床多见内伤头痛,多因久治无效前来求治的。 从辨证来分,本病有风寒、风热、风湿、肝阳、肾虚、气虚、血虚、气血亏虚、痰淤血和胃火头痛等证型。从疼痛部位来分,有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和厥阴头痛之别。 头痛的辩证,除详细询问病史,探求病因外,应结合头痛的久暂,疼痛的性质、时间、特点、部位和伴有的证候群,辨别虚、实、寒、气、血的不同,分别证型,进行施治。仅采用头痛针头的方法是不够全面的。 外感头痛,一般发病较急,痛势较剧,多表现为擎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发无休止,多属实证,治法以驱邪为主。 内伤头痛,一般起病较缓,多表现为隐痛、空痛、昏痛、痛势悠久,疲劳则痛,时发时止,多属虚证,治法以补虚为主。虚证头痛,临床以本虚标实较为多见,标实者注意患野取穴佐以通络止痛。虚证头痛,患野取穴 用补法;标实者患野取穴,更不可施用补法。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脉循行于头,厥阴经脉上会巅顶。大抵太阳头痛,多在后头部,下连于项;阳明头痛,多在前额及眉凝骨等处;少阳头痛,多在侧部,连及于耳;厥阴头痛,痛在颠顶,或连于目系。临床可根据疼痛部位,参照经络分布,循经取穴和患野取穴并施。 眩晕的中医治疗 “眩”、“晕”为两个症状,眩为眼花,晕为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合称为眩晕。 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特征。轻者闭目片刻即止,重者如乘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耳鸣,甚者昏倒等症状。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有上气不足,髓海不足,有风火,有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有无虚不作眩等等,归纳起来,不外风、痰、火、虚4种。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本病疗效不错,不论是真性眩晕或一般性眩晕,经用针灸中药治疗,都有不同程度的治愈或改善。但有器质性病变者,疗效比较短暂,必须去除致病原因后,疗效方能巩固。 本病可见于现代医学中的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贫血、内耳性眩晕、美尼尔综合征和脑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以及某些脑部疾患等出现的眩晕。 眩晕之证,临床以本虚标实较多见。可分为肝阳上亢、气血两虚、肾精亏虚和痰浊中阻等证型。 1肝阳上亢 主证: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急躁易怒,多梦少寐,口苦,面时潮红,每因烦劳或恼怒而眩晕、头痛增剧。舌红苔黄,脉弦或脉弦数。 治则:平肝潜阳,清火熄风。 取穴:针泻百会或风池、行间、丘墟。中药可服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2气血两虚 主证: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饮食减少,心悸少寐,神疲少言,面色苍白,发色不泽,唇甲不华。舌淡,脉细弱。 治则:补益气血 取穴:针补合谷、三阴交。中药可服用补中益气汤。 3肾精亏虚 主证:头晕目眩,腰膝痠软,遗精耳鸣,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证兼四肢不温,舌质淡,脉沉细者,属于阳虚。证兼五心烦热,舌质红,脉弦细或脉弦细数者,属于阴虚。 治则:阳虚者,治宜补肾助阳;阴虚者,治当补肾滋阴。 取穴:阳虚者,针补关元、太溪、肾俞,中药可配合右归饮加减;阴虚者,针补复熘、太溪,中药可服用左归饮等 4痰浊中阻 主证:眩晕严重,头重头惛,胸膈满闷,恶心呕吐,饮食减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则:燥湿化痰,健脾和胃 取穴:针泻阴陵泉、丰隆补脾俞,化痰降浊,健脾和胃。中药用小半夏汤加减。 眩晕在临床上较为复杂,以上证型及病因可单独出现,也可相互并见,需详察病情,辨证取穴。